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吴庸:胡耀邦与记者陆铿的非凡友谊

胡耀邦在总书记任上接受记者陆铿采访,陆以《胡耀邦访问记》为题详披露,引起极大轰动。有人把这访问与意大利记者奥林埃娜·法拉奇对邓小平的访问相比拟,但就所披露问题的尖锐性而言,陆铿超过法拉奇

发件人 陆铿(1919-2008)

图为胡耀邦在中南海接受陆铿采访,中为中新社副社长王瑾希(1985年5月10日)

远在1949年12月,陆铿就被中共囚当时香港飞昆明接家眷,不想被误为“代表阎山接管云南,入狱4年多。后被安排为省政协委员,至1957年鸣放,在劫难逃,按历史反革命兼右派,获刑10年。刑满后,又以“此人反革命能量极大,不适合在社会上生活,应当继续控制监狱里”,再关8年直到1975年当局“特赦”在押国民党官员,经“清理小组”童小鹏、罗青长、凌云等多次研究,送上涉及陆铿等人专题报告,由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圈阅,又专门以《关于陆铿去港具体安排的请示》获准,陆铿夫妇才得以于1978年离京抵港。公安部长刘复之与安全部长凌云对陆铿过专门关注,对他去港有过特殊期待,凌云说,假如在经济上多给些帮助,可能(他)对共产党的态度会好一些。1984年中共港澳工委书记许家屯托人以祝寿之名送给陆铿10万港币贺礼,得到的回答是:“感谢你的好意,但不能收你的钱。”可见,陆铿虽然“回归自由”,中共权力却仍然继续监视并企图收买他在公安与安全部门看,陆铿不过是“历史反革命兼右派”的在押释放人员,需要继续榨取他的利用价值。

胡耀邦却不持公安部和安全部的观点和态度。眼中,陆铿是受过中共“极左路线”迫害的记者,是无数冤假错案的一员。他以同情和抱歉之心接待陆铿。请看采访一开始,胡总书记就说:请坐!你在国内时,吃了不少苦头吧。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关心他遭受的无辜的牢狱之灾。当陆铿表示“大时代嘛,个人算得了什么”,胡重申:过去在国内,你是吃了不少苦的。陆铿仍表示不以为意,胡说:但是作为我们来讲呢,还是使你受委屈了……深切的关怀、由衷的同情并怀有诚恳致歉之意的表示,说明胡耀邦是把陆铿作为一个“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的,这样就有了平等对的基础。在整个采访过程,胡耀邦始终诚相,不打官腔,因此才能实事求是地接触诸如对台动武、胡乔木的表现、军委主席任职等这类敏感话题。胡耀邦对陆铿的态度公安部、安全部对陆铿态度有着本质区别。

通读《胡耀邦访问记》,你会发现:这不是如一般采访那样一问一答,主客分明,这篇访问记实际是一场平等对话,相互切磋、探讨,彼此聊天、谈心。陆铿毫不含蓄地指责大陆“人浮于事”,“这个包袱怎么背啊?太大了嘛!而且只进不出”;率地胡耀邦《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非常保守”,“海外的反应普遍不好”。这些批评,应该说是切中肯綮,直击要害的。只有胡耀邦这样胸怀宽广的中共领袖才能引来记者如此直言不讳的陈情。陆铿所以这样直言不讳,由于他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他希望“中国大陆自由、民主、法治、富足”(《胡耀邦访问记》前言)这是胡、陆之间可以交流思想的共同的政治基础。

胡、陆对话长达两个半小时。陆铿感到占用总书记时间过长颇感抱憾时,主动请辞。但是,他一辞再辞,胡耀邦却一留再留,两人似有谈不完的话题,彼此都不愿失去这一良好机遇。《访问记》的这结尾部分把一位中共总书记与一位资深记者那种相互了解、相互关爱的情感呈现于读者面前,双方体现友谊关系是史无前例的。

陆铿打断谈话内容,说:今天非常感谢你,你这么忙,还要工作,也应休息,实在不敢再占用你的宝贵时间了。(准备告辞)胡却说:没关系嘛,再谈;你深圳去过吗?(此前两人正在谈论陆铿准备访问的地点,问他是否去过深圳,表示把谈话继续下去的愿望。)于是借这个机会,陆铿冒昧地向总书记提出想与被罢官的王若水见一面,请总书记予以关照。胡耀邦马上回答:可以嘛,怎么不可以呢?他还是我们的同志嘛!陆铿说:他的确是你们的宝啊!胡耀邦就向他解释,对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这种提法,今后再也不用了!他犯了刑法,就接刑法处理,就是犯罪分子。戴什么政治帽子呢?接着,陆铿又表示对魏京生判刑问题的关心。他满腔热诚地希望大陆环境略为宽松,让自由、民主气息略为浓,让王若水这样的“宝”真正得其所。此种迫切心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

陆铿第二次请辞是这样开始的:我看,耽搁你的时间够多了,我应该向你告辞了。(但是,的确有说不完的话、表示不尽的关怀之意,于是,陆铿接着提问)顺便问一句:你看,是否有可能到香港去看看?这样,两人又谈起胡耀邦赴港的可能,里根邀请胡耀邦赴美的应约可能。陆铿的中心意图是:希望你能各处去看看。胡耀邦同意:当然,开开眼界也有好处嘛。”于是两人议论起中央领导人,谁可能访港,可能访美。话题又连续不断地展开。

陆铿实在不忍再谈下去,乃有第三次请辞。陆:那就到这里,我告辞,感谢你。胡:哎,怎么说感谢呢!历史上我们该你一笔账嘛!陆:我不是来讨账的。我是要通过我,一个独立的记者的直接观察认识胡耀邦先生是怎样的人。胡:哎,个人算得了什么,你应该把重点放在认识国家的面貌上。陆:现在这个国家是你和你的同志们在具体领导,希望你的领导越来越顺利。胡:我也搞不了多少年了!陆:至少还可以干几年。请留步,不要送了。(看来,这是边送行边谈。凭着陆铿对中共的深刻认识,临别时,他有一点之言不能保留,要提醒胡耀邦。于是,我们看到在送行时如下急切对话。

陆:最后还有一句话,你叫你的孩子(指胡德平)去研究《红楼梦》,这是件好事。

胡:是他主动,不是我叫他的。

陆:可是,你并没有阻拦他呀!

胡:我还是有不同的意见啦!

陆:你有不同的意见?

胡:是啊!

陆:这是一件好事嘛!

胡:好是好,可不是当务之急。

陆:像你这样的地位,让孩子弄得凌空一点比较好,最好是不要涉及到政治上来。

胡:我倒没有干涉孩子们。

陆: 世界上的人,多数是反对一代传一代的世袭,那是封建的玩意儿。所以你让他搞《红楼梦》研究,……

胡:是他自己的选择啊!

陆:你没有把他弄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倒是很高明的。

胡:我们用人是个人定不了的。

陆:从孩子来说,你能尊重他们的选择,做一个开明的父亲,总是好的!好!再一次谢谢你,再见!

胡:再见!好!再见!一帆风顺啦!

这番临别赠言已经超出采访意向,却是陆铿不能已于言者。凭陆铿对中共的领悟而向胡耀邦提出的这些话,是出自他的深切关怀之意,只有交往深的朋友之间才会有这种心灵的坦白陆铿当然知道中共体制内权争的激烈博弈以及家族文化的强悍背景,为此而有对胡耀邦的劝告:孩子最好远离政治,以保自身平安。这是旁观者清的预言,胡耀邦作为当局者一时难以领悟,只好以赞为“开明的父亲”而结束这心灵通。

难得的采访,难得的对话,难得的友情寄托,难得的心灵交流,为中外新闻采访史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任何硬币都有它的另面,《胡耀邦访问记》也有它的另面。当这篇原计原味,原话原貌,两万多字的访问实录即将付印时,中共港澳工委得到它的校样,火速呈现在胡耀邦面前。总书记作了7处改动,关键是将与王震的关系为“南辕北辙”部分删去,将评说胡乔木在“文革”与“批邓”中表现不良部分删去,将军队“论资排辈”、让邓兼任军委主席部分删去,称陈云为“老同志”改为“老革命家”。当中共港澳工委正副秘书长火速向陆铿传达这些改正意见时,陆以“已经付印”为由拒绝改正。(《永远的首席记者,永远的新闻主角――专访老报人陆铿》)胡耀邦的下台与这篇访问记的发表关系甚大,尽管不是决定性关系。陆铿后来甚为追悔,他在《大记者三章》一书中专有一篇论及此事,名为《一言丧邦之后》:“事后反省,这样做,不是对一个像胡耀邦这样没有心机的人应取的态度。严格地说是一种欺人自欺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至少是良心的谴责。”唉!世界上十全十美的是不存在的人生友谊也是如此

(2009.6.28)

原载《大记者——陆铿纪念文集》

沒有留言:

严家祺:陆铿特有的“习性”是不能复制的——纪念陆铿诞生100周年

                【图】胡耀邦1986年在中南海会见陆铿   http://upload.bx.tl/cgi/blog/temp6/20190316163023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