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旧金山屋中的小客厅里,年迈的陆铿手捧着自己所著的《胡耀邦访问记》,艰涩地读了一会以后,渐渐地谈起了心底里胡耀邦给他最深的印象。
“胡耀邦给我的印象是,他对人非常客气,而且是一点架子都没有,跟我们从事这种职业的人(谈话),一点架子都没有。(他)问我们,希望怎么样谈,就尽快 按你们的要求来谈一谈,并不是说他要你来按照他的要求来谈,没有。他说按照你们的意思来讲,想问甚么就问甚么。”
“这样就很难得啊,很不容易,我和他互相之间(以前)从来也没有甚么来往,结果他找到我谈了之后,两个人都觉得印象很好,他一点没有(给人)那种高高在 上的感觉,穿着得很朴素,普通话也说得很好,没有一点难懂的。他给我的印象就是说,第一个事情他来找我,我就觉得奇怪,为甚么会来找我问这个事情(采 访),第二是态度非常的好。”
据陆铿太太崔蓉芝介绍,陆铿在2005年4月不慎摔倒,并发患上脑膜炎,7月才回到湾区休养,许多事情已经不大记得了。不过陆铿在近十几年,还是经常会不时地提起过胡耀邦,他在个人的回忆录上也特别加上“忏悔”二字,表达了自己为胡耀邦带来巨大麻烦的歉意。
崔蓉芝表示,陆铿常提到他觉得胡耀邦待人非常真诚,而且性格很直,当年采访前,陆铿要求带录音机,但负责接待的中国新闻社不同意,最后还是胡耀邦批准了。此事留给陆铿很深的印象,令他觉得胡耀邦是一位毫无机心、待人宽厚的君子。
据陆铿所著的《胡耀邦访问记》,当年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王瑾希访问纽约时,邀请陆铿回大陆看看,当时在纽约《华语快报》任总采访主任、以及香港《百姓》半月 刊社长的陆铿,提出希望采访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后来接到了有关的邀请信,并于1985年5月10日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采访。
耀邦心里充满阳光,有什么想法就说什么。二十年前,胡耀邦在北京会见陆铿时,根本没有想到谈“邓小平退休”一事。而据《胡耀邦访谈录》一书透露,陆铿主动提出“为什么不乘邓小平健康的时候,就干脆把军委的工作让你接过来?”这样的话题。
陆铿说,“你们看胡耀邦做了军委主席,邓大人又健在,他也仍在上面作正确决策,即使万一发生了他提前见马克思,政局仍然是非常稳定的,为什么一定要到他去见马克思的一天,你阁下才来做呢?”胡耀邦回答说,“我们倒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想的是小平同志健康。”
胡耀邦还说,他与赵紫阳的工作比较忙,但“军队的事情不多,又不打仗,边境有点事,也不十分严重。但照顾到军队历来论资排辈的习惯,就让他兼任了,既好办事,又不花很大精力,我们这些人也可以忙于当务之急。”
正是这一谈话1985年在美国公开由中英文发表后,传回北京,使邓小平对胡耀邦有了看法。胡耀邦犯的忌是,一没有明确反对陆铿的说法,没有明确说邓不能退休;二是说邓小平任军委主席是因为军队事务不多,是由胡耀邦安排的,而不是邓小平安排胡耀邦当总书记。
陆铿访问胡耀邦后,当年出版了厚厚一本书,附上各方反应。我还对陆铿半开玩笑说,“你在中国时叫陆铿,被劳教了几十年。到了国外出了那本访问记,名声大震,不叫‘陆铿’,而叫‘铿陆’。”
(星岛日报http://www.singtaonet.com/global/global_sp/t20051122_59888.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