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陆铿:“马旋风”吹香港也吹到大陆

台港交流促进两岸统合

台北市长马英九二月十一日至十五日访问香港,在香港掀起了一阵“马旋风”。不仅让港人欣赏了他的风采,而且正如《信报》十二日社论指出的:“打开了台港闷局”。他呈现了民主成功的一个样板,为香港的民主恐惧感排除了一些阻力,增添了一些希望。

双城论坛迈向三城论坛

  更有进者,他以实际行动,真诚语言,既为中国的统合,展现了信心。又提示人们正视现实,实事求是,不能操切。比如他在香港答记者问时表示,希望“一国两制”能在香港实验成功。但即使成功,也不表示“一国两制”适合台湾。台湾的情况和香港不同。

  果然,在和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会晤时,董告诉马,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已实施成功。马则提议港台“双城论坛”可进一步与上海交流,发展成“三城论坛”。董也认为这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马英九原为香港出生,他是合法的香港人。当然他也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他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台港关系的改善,一定能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纵使不是直接,也必定会起到间接正面的作用。

礼遇小马哥体现两制精神

  事实上,由于董建华此次邀请马英九在前港督府(礼宾府)会谈,并称以马市长。按照中共过去的陈例,来自台北的官员称谓是要打引号,不能直称的。因为中华民国在中共眼中,远在一九四九年就被推翻了。直到一九九二年才有“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马英九市长在香港受到礼遇,也有一种论点指为特首奉行北京指示,这样做目的在打压民进党中央政府。小马哥指出,这种说法不大公平,也过于狭隘。去年七月,厦门市长朱亚衍曾邀请高雄市长谢长廷前往访问,大陆对台方伸出友谊之手的对象,先是民进党的直辖市长,而不是马英九。

  笔者本人对董马会的友好气氛,倒宁愿相信是特首深切体会了“一国两制”的两制精神,发挥了应有的自主性而形成的。

学养识见高 为民服务好

  不过,从小马哥来说,论学术培养是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谈政治历练先后担任过中华民国的陆委会副主任和法务部长,还参加起草了国统纲领。更重要的他本人的素质、识见与修养,都是不可多得的。而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为市民服务,尤其难得。

  就以他以台北市长身分会见台北市驻市作家、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高行健来说,马英九直夸《一个人的圣经》写得坦率自由,坦承自己读得“脸红心跳”,并指出全书给读者的印象欲多于情。

   二月三日,高行健在台北市第一次公开演讲,并现场接受提问。笔者提了三个问题,其中一个是:“昨天,我看你和小马哥对话,很是意外,想不到小马哥表现得 那么洒脱。但我对你关于爱情的回答不满意(只说爱情是一笔糊涂帐)。经过一夜思考,你的看法变了吗?你对小马哥的表现觉得如何?”

  高的答覆是:“马市长表现出乎我意料之外,他如果要做文学评论家,也是相当合适的。”

  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小马哥这个人确与一般做官的有所不同。

宣扬阿扁 促北京勿低估

  马英九在港对台海两岸关系今年内改善,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他强调陈水扁总统并非台独基本教义派。外界(实际是中共)不要低估他处理两岸关系的诚意与能力。

  小马哥在答覆媒体记者问时指出,阿扁总统元旦祝词对两岸关系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提法,他说:“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一个中国原本就不是问题。”等于间接承认了“一中”。再就是提出“统合”,更反映了距离台独较远。相信北京就对这样的信息,应该能掌握得很清楚。

  为促使中共领导人开窍,小马哥强调阿扁是一个会修正自己的政治人物。间接告诉中南海的先生们要注意台湾当局展现的弹性。

   如果人们注意到小马哥是国民党人,阿扁是民进党人。小马哥在海外还不忘称赞阿扁,为他宣扬其两岸政策,充分展现了政治家的风度。而返抵台北以后,首先拜 会的,事实上是后进的陆委会主委蔡英文,说明此行的过程和成果,又展现他注重体制的一面。这也可以解答为什么香港人那么喜欢他,传播媒体不分左中右都肯定 他,因为在政治人物中,确实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的。

中共破惯例为马哥更正

  不能忽视中共打破惯例,本月十五日英文版的 《中国日报》(ChinaDaily)为十四日该报将马英九肯定海峡两岸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谈话,误刊为马英九认为台湾应接受“一国两 制”,作了隔日更正。这在中共官方传媒来说,是很少见的事,反映了中共对马英九访港的重视。

  问题是:这一更正只更正了一半。光用“一个中国”代替了“一国两制”,却漏了另一半“各自表述”,这对马英九来说,仍是不公正的,因将他的谈话割裂了。据台北《中国时报》二月十六日报道,有不少驻北京中外媒体为此询问北京《中国日报》总编室,回答是:“这太敏感了!”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徐博东说,马英九毕竟是台湾的重要人物,政治前途广为台湾各界看好。而“一国两制”在台湾是敏感话题,如媒体不更正,将对马英九造成政治上的困扰,是很不智的。

  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马旋风”不仅吹到了香港,也吹到了北京。

  但愿这一股旋风,能促使中南海的先生们对阿扁的统合之说心领神会,化解两岸僵局,则台湾幸甚,中国幸甚,香港当然也幸甚。

(作者为著名新闻工作者,在《信报》设有“百姓为念”专栏)

2/20/2001

沒有留言:

严家祺:陆铿特有的“习性”是不能复制的——纪念陆铿诞生100周年

                【图】胡耀邦1986年在中南海会见陆铿   http://upload.bx.tl/cgi/blog/temp6/20190316163023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