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采夫:邂逅陆铿先生

说邂逅陆先生,有点儿大言不惭。因为我从未见过他,哪怕是他站在高处作秀,我作为一个普通粉丝这种形式的邂逅都没有过。

  
然而,今天得知他辞世的消息,我有一种在旅途上又一次突然邂逅某个熟悉人物的感觉。

  


  
我记住陆铿这个人物,是因为读了他的那篇著名的《胡耀邦访问记》。一开始好像是在《参考消息》上作了节选,后来在南方发行的一本杂志上登了全文。当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像这样的文章在大陆带来的效应是爆炸性的,人们争相传看、互相谈论。

  
我为这个香港记者提问题之犀利而惊叹,也为胡耀邦总书记回答问题之爽快而折服。

  
后来注意到这个香港记者还是个云南老乡。被打成右派后作了20年大狱,出狱后又抄起了记者老本行在香港办了份叫《百姓》的杂志。感觉这杂志的名字起得很亲切,不像我们当时见惯了的“先锋”“山花”什么之类的。

  
接下来没多久胡耀邦总书记垮台,单位上传达文件说胡违反党的纪律向境外记者泄漏国家机密。这个境外记者当然就是指陆铿了。

  
这是我人生旅途中第一次“遭遇”陆铿先生。

  


  
后来,6.4枪响;邓公南巡。我的思想意识也随着大陆一般文化层的思想意识在走向开放,人也辗转来到东瀛留学。

  
那时日本大学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里,可以看到大陆的《人民日报》和台湾的《中央日报》。对我这一代大陆人来说,当时对彩色版的《中央日报》是非常好奇的,毕竟在那之前几年如果看了这份报纸,很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当时我注意到了一篇文章在批评陆先生。由于我对台湾的时局并不了解,无从知道陆先生怎么又开罪了国民党政府。没有恻隐之心的作者对他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记得大意是让他再回到大陆去试试看看。

  
这是我第二次邂逅陆先生。

  
这所大学有关中国的书籍很多,在地下书库里甚至可以看到五十年初代发行的《红旗》。我急忙上网检索有关他的信息,忙乎了一整天,带着如下疑问不了了之。

  
他为什么四九年从东京飞到硝烟弥漫的昆明?

  
他为什么被打成了右派?

  
他为什么不在出狱后写几篇“含泪感谢”之类的文章?以他《中央日报》副主笔之身,在大陆政协里混个德高望重应该不难。那时有云南籍的国民党元老回归,还写了不少应景文章。可他为什么跑了出去?

  
也有嫌大陆生活清苦跑出去的国民党要员,他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投入到党国的怀抱?

  
他为什么那么天真?

  
……?

  
他的事很引人入胜,但随着在日本就职的人生奇变,陆先生在我的生活中飞逝而去。

  


  


  
第三次邂逅陆先生是在下班回来后打开东洋镜,看到陈骏先生转贴的新闻《著名报人陆铿病逝享年89岁》。

  
他死了!可我还没来得及搞清楚很多有关他的疑问。好像我曾经许诺过要去追究似的。

  


  
陆先生在后来的文章里忏悔自己“一言丧邦”,为自己的采访记里没能按胡耀邦的要求进行更改而导致其下台而深表懊悔。

  
其实,陆先生不必为此而背上包袱。胡的下台是中共巩固其统治基盘而拿出来的祭品,文章出来之后好评如潮,只不过是胡被打倒了之后才定为罪证的。陆先生作了一个记者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胡耀邦也是因为这篇采访录才在中国大陆知识、文化界获得开明派巨大名声的。之前和赵紫阳相比,显然乏善可陈。

  
胡耀邦以红小鬼的身份参加中共,知道一些马列的经典语录和革命斗争经验,但对于外部世界,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可以说是相当无知。

  
记 得陆先生在采访录里向胡提到了台湾领先于大陆的经济现状,胡当即指出那是美国给它输血的结果。陆先生并没有被这位中共总书记顽固的意识形态有所左右,而是 诚恳地、实事求是地向他讲解了当时的香港、台湾当局是如何吸引外资、利用国际市场来发展经济的。这些言论,对当时由职业革命家靠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而组成的 总共领导人来说是应该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陆先生作为中国新闻记者的元祖,把自己一生的见识、知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适时地释放出来了。今天中国大陆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跟陆先生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老战士永远不会死,他们只是逐渐凋零!”

  
我有一种感觉,应该是愿望吧------再次邂逅陆先生。

  
在某一天,我可能老了,退休了。在我老家的街头散步,突然看到眼前一尊雕像……。

  


  


(转自http://www.dongyangjing.com/disp1.cgi?zno=10054&&kno=003&&no=0013

沒有留言:

严家祺:陆铿特有的“习性”是不能复制的——纪念陆铿诞生100周年

                【图】胡耀邦1986年在中南海会见陆铿   http://upload.bx.tl/cgi/blog/temp6/20190316163023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