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件人 陆铿(1919-2008) |
陆铿不願見到林森的畫像流落坊肆,而自掏腰包搶下畫像。右为崔蓉芝。
「為國存史」這是國史館送給陸鏗的感謝牌上的四個字,感謝陸鏗把林森的畫像捐給國史館保藏。
陸鏗在接受時說:「這個國,是指中華民國。」全體來賓為之鼓掌。
陸鏗當天講了一段很富愛國感情的話。他說中國人對中國歷史要尊重。在他們這個抗戰的一代,今皆已八十以上,林森主席代表中華文化,不能被豪門棄之如敝屣。即使敗家,也要敗得有個譜。現在台灣強調出埃及記的情況下,中國文化這個脈絡不能斷,此畫由國史館保藏應也能對台灣的脈動發生些正面的影響。
陸鏗這段「貶古憂今」的話,當然得到在座老人的共鳴。接著幾位老人說話後,突然點著要焦仁和上去講話,他推辭再三,仍不得已上去講了。大家都期待他官話幾句,那知他是講了官話,但講得很好,有感情、有內涵。
他說:「陸先生與諸位先進,都在擔憂中華民國,其實不必。中華民國並不繫於一、二人,看看當日的豪門,與今天中華民國有任何關係嗎?中華民國要靠我們這一代繼承您們的志業。只要我們堅持民主自由,中華民國就能存續。我已坐五望六了,我們一定把中華民國維繫下去,請各位放心。」
焦仁和講完了下來,我不禁對他說:「你講得好。」
「好!」只是安慰了這些老人的心,但我深深想,其實焦並沒有真正觸及問題的核心。套句現在最當紅的話,焦仁和給了他們一顆威爾鋼,但殘酷的是,他們所愛的中華民國在那裡,他們找不到了;甚至,什麼是中華民國,定義也不清楚。當天在座的似都對豪門深惡痛絕,陸鏗報導豪門貪污,差點掉腦袋,後來還是靠皇帝開恩而免死,「故如今仍然憤憤」,但國史館要保存的,不正是這些豪門的東西嗎?而痛心的是,治史者視為寶貝的東西,傳璽者視為神聖的東西,對於豪門來說,只是不堪回首的家族史,甚至是鬩牆史,當然棄之如敝屣;而且,在座的人今天在社會上有點名望,又何嘗不是因當初身受豪門之庇蔭,有人是家臣,有人是官宦,中華民國沒有了,他們不也有點責任?
吊詭的是,陸鏗痛貶豪門,但他最好的朋友,還是老夫人的親信,豪門的專機隊長。
還有,想更深點,是豪門創建了中華民國,還是敗掉了中華民國?如果不是他們的,他們又怎麼能敗掉?要談敗家,三十八年那次把偌大的個家敗掉了,別說要有譜,當時有命沒有都不知,拖了四十年,小家也敗掉了。在此之前,豪門之內也鬥來鬥去。老夫人死了丈夫,被兒子掃地出門,兒子老病,老夫人又回來,沒幾年,兒子的班底又把豪門趕走了。扯到最後,是豪門拋棄了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趕走了豪門?豪門如果今天仍在國內,有心維繫中華民國脈絡,這個新的國家容許嗎?歡迎嗎?
對豪門來說,還有很多老國民黨及中國人,他們所熟悉的,曾參與塑造的中華民國已經沒有了,他們還在乎那些老歷史遺物嗎?還在乎那些蝗蟲谷的破桌爛床嗎?還在乎地下室那幅破畫像嗎?你陸鏗記得他是中華民國主席,願花一千二百五十美金買份回憶,但在我們豪門來看,林森不過家臣而已,他與胡適、嚴家淦沒兩樣,這種人多得很,有什麼可珍惜的?
家敗了,當年在重慶陸軍大學內為林森建的大墓,文革中給紅衛兵扒了,現在又修復,但屍骨已無存了。亂世中人命不值錢,何談保史?
今天,豪門的大家長,其遺物、其照片、其畫像,仍好好的保存在中華民國最精華地段的大廟裡,但出了大廟,豪門,以及其所代表的一切已全被否定了。走不遠,原放豪門摯友陳納德的公園,已改成聲討豪門暴政屠殺的紀念公園,大家長的遺物不知能放多久了,最可慮的是,大家長的遺體也不知暫厝到何時了。
豪門,現在仍像個菩薩樣的供在那兒,中華民國的新貴,到了美國的首善之都,都會去拜望一下這位老的中華民國代表,但老太太心已冷,沒什麼興趣再關心世事了。她的中華民國不在台灣,也早離開了大陸,紐約帶去的只剩些回憶,門,早關了。
其實,老夫人從來就不太是個中國人,她從小受西方教育,其家族支助了中國革命,投對了資,這個革命又是反帝和反資的,然後,她下嫁了那位新軍閥,這個人靠她重建了帝國主義和江浙財團的支持,把原有的中華民國推翻了,旗、歌、首都也改了,原來的革命也逆反了。當東洋帝國主義侵略中國,與西方帝國主義利益衝突時,老夫人是中華民國的代表。他們領導中國打勝了日本,但其本身的腐敗無能又造成了人心的疏離,最後是失去了中國,退居台灣。當年,老先生就憤憤的說:「中華民國已亡了。」
陸鏗有衝勁、有傻勁,但他的革命並不徹底。他敢向豪門挑戰,但只能偶試皮毛。只有毛澤東與共產黨才敢全面向豪門宣戰,拋頭顱、灑熱血,可歌可泣,終究徹底推翻了舊政權,但它又走向另一極端,徹底否定了西方政治及民主法治,結果反有助於豪門統治在台灣的合理性。陸鏗雙受豪門及極權之害,最後還是回到豪門餘緒之地,他今天老友尚存,新友不斷,但總是若有所失。他甚至想在台灣安家,但是國家一天一天不認識了。豪門被否定了,但他愛的中華民國也一起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以致他只能在其中拾遺。他找到的不是一張中華民國主席像,那就是他的中華民國像,以致他要在捐像之時,大聲呼喊:「不要忘記中華民國。」
抗日之時,中國面臨最危險時候了:「保衛中國」,大家都同心一志,但今天,中華民國並無亡國之憂,但什麼是中華民國,大家眾說紛紜,形容詞一大堆,其實都在否定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成了膏藥,所以陸鏗是老人們之憂,甚至包括許多中國年輕人,並不沒有道理。
如果中華民國的存在是毫無疑義的,那怎麼會需要提醒,怎麼會要去聖經中找解釋?
焦仁和說只要堅持「民主自由」,中華民國就能延續,此一前提當然很可以討論。中華民國以前並非民主自由,但她仍然稱她是自由中國,豪門老夫人在美國還是自由民主的代表。其實三十八年那次敗家後,「民主自由」就與中華民國的存在有所矛盾。可以說三十八年以前,如果豪門有點誠心實行民主、家不會敗得那麼慘,但三十八年以後實行民主,一者不可行,二者也會加速兵敗山倒之勢。總之,三十八年的那次大敗,注定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民主困境,這裡面也不必細說了。
日本在戰前並不自由民主,但她的國家凝聚力仍很強,即使戰敗,其國家仍能存續,其舊土仍思歸附,甚至戰犯仍是其國家英雄,其歷史並未中斷,故無保存歷史的問題。而中華民國,前十七年的歷史全被後政權否定,後政權內部又分裂,以致於楊墨又相否定。三十八年後新中國又否定了舊中國,豪門在七十八年消逝後,其主台的四十年歷史又部分被否定,且愈來愈否定,甚至否定中國、否定中國文化。在這種情形下,搶救一幅老人的畫像,成了否定這種否定的努力,但中華民國能否存續,仍要看整個中國在下一世紀的發展而定,總之,在座這批老人有生之年,是不會有肯定的答案了。
最後,我不知道焦仁和是否話中有那麼深的意義,或許點破對他也不太好,他似乎在說,過去那種以一、二人來決定我們國家命運的時代過去了,現在自由民主,是我們可以來決定中華民國的命運。他說這話,一方面是安慰,一方面也是自勵。「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中華民國的前途,就在你我手裡。
不要嫌我說得太長,中國近代史太複雜,是非恩怨太複雜,我只是提出幾個思考的角度,已經盡量簡短了,謝謝各位!
中華民國萬歲!
[1999/05/30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