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间昨晨10时05分,一代报人陆铿在美国三藩市病逝。这位阅尽历史沧桑、自夸平生只干过记者和囚犯两种行当、下辈子还要当记者的报人,身体力行「记 者要永远保持初恋的热情、战士的勇气、宗教的虔诚和殉道的精神」,以其备受争议的传奇经历,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灿烂的一页。
陆铿号「大声」,人称「陆大声」。除了嗓门洪亮之外,他坦率直言,时有振聋发聩之举,也是其中原因。他先后坐过国民党、共产党的牢共22年,出狱后 又因得罪国共两党,同时被海峡两岸列入禁止入境的黑名单。他曾为维护新闻自由,力抗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也曾为维护新闻自由,连累中共总书记胡耀邦。
1940年代,陆铿担任《中央日报》副总编时,曾主张「先日报、后中央」,即新闻第一,其次才是作为国民党喉舌。1947年7月29日,在陆铿策划 下,《中央日报》披露了孔祥熙、宋子文家族挪用3.8亿美元外的消息,震惊中外。蒋介石下令追查消息来源,并当面逼陆铿交代。但陆铿抱「不要脑袋」的 决心,痛陈是非,终让蒋介石释怀,决定「甚么人也不处分」。
陆铿新闻生涯中的巅之作,是1985年5月10日以香港《百姓》杂志社长身份,在中南海采访被称为中共开明派代表的总书记胡耀邦。胡耀邦在访问中就中共高层政治分歧、新闻自由等敏感问题坦率地发表了意见。
胡耀邦看到《百姓》的报道大样后曾提出七点修订要求,但被陆铿拒绝,结果报道成为胡耀邦被迫下台的罪状之一。中共中央的文件指:「(胡耀邦)破坏集 体领导原则,不和政治局其它同志商量,就接受包藏祸心的陆铿的访问,泄露了国家机密,并任陆铿肆意攻击我党政治局委员(胡乔木)、书记处书记(邓力 群)。」
陆铿后来曾就连累胡耀邦表示反省,认为「应该受到谴责,至少是良心的谴责」。但是,中国前外交官陈有为认为:「陆铿只不过是把掩盖中共党内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的薄薄面纱过早捅穿而已。」
遗憾的是,在经历一甲子岁月后,像蒋介石那样当权者对传媒的宽容在中国大陆仍难看到;在经历二十三载春秋之后,像胡耀邦那样领导人对记者的坦诚在中 国大陆再看不到。当年的国民党喉舌《中央日报》尚有「先日报、后中央」之议,今日的中共喉舌《人民日报》连「先日报」都谈不上,遑论「先人民」,采访自由 的承诺只钉在北京奥运的布景板上,新闻自由在四川大地震中也只是昙花一现。
在今日中国,像陆铿那样敢于拂逆当权者、勇于追求新闻第一的记者更显得难能可贵;呼唤中国的新闻自由,首先要呼唤像陆铿那样的报人。可喜的是,内地 近年涌现了《南方都市报》前主编程益中、《中国青年报》旗下《冰点》周刊前主编李大同等新一代报人,为中国的新闻事业保存了生机和希望。但是,新闻春天的 到来,仍要寄望于保护新闻自由的法律、制度的诞生。
(香港《苹果日报》:2008/6/23)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严家祺:陆铿特有的“习性”是不能复制的——纪念陆铿诞生100周年
【图】胡耀邦1986年在中南海会见陆铿 http://upload.bx.tl/cgi/blog/temp6/201903161630231.jpg ...
-
陆铿是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二战时担任中国驻欧洲战地记者,抗战胜利后升任《中央日报》副总编辑。陆铿一生以新闻自由为志业,与国民党政权 和共产党政权皆发生冲突:一九四九年四月,因办《天地新闻》被国民党下狱,为于右任、阎锡山所搭救,一月之后即获自由;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从日本经香港返 回...
-
2008-06-2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有「當代中國記者第一人」之稱的一代報人陸鏗,昨天因肺栓塞病逝於美國三藩市,享年八十九歲,家人將遵照其遺囑,安排骨灰回老家雲南安葬。陸鏗一生充滿傳奇,分別坐過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牢長達二十二年。 晚年患老人癡呆症的陸鏗,在醫院昏...
-
要有笔杆子,要有鲜血作墨水的笔杆子。——顾准 胡适之生前提倡传记文学,但胡适之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过世后有一位记者出 身的陆铿把他好好地写了一笔。那是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愚人节,陆铿受命采访胡适之并传达蒋介石有意请胡适之竞选行宪后的第一任总统。这件事最终没有实现和 权利不可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