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楊森:陸鏗在《財訊》

承陸大哥叫了聲小老弟,於是我也跟著其他人喊他陸大哥了。去年底、今年初崔大姊打了兩次電話來,囑咐我寫點東西,心想陸大哥的故事很多人比我熟悉,我寫不出特別的,那麼,就來說說陸大哥和財訊結緣的事吧。

1994年春,原本計劃要採訪大陸經濟學者千家駒先生,經同事周國偉建議,乃透過香港百姓雜誌的陸鏗先生代為約見,雖然千家駒的採訪後來因故未能進行,但自此就與陸大哥結下十餘年的文字緣。

當時在電話裡順口邀約,下回來台如果得空,就請到公司裡坐坐,沒想到兩三個月後,果然見到滿頭銀髮的陸大哥,聲若宏鐘地現身財訊的編輯室。

當時財訊的內容仍相對「本土」,不過也想拓展兩岸的相關報導,於是邀請陸大哥每個月幫財訊寫一篇專欄,當然背後也有借重陸大哥廣大人脈的用心,後來回想,陸大哥確實為財訊帶來不少改變。

首 先是陸大哥寫稿的內容獨樹一幟,他有統派情懷,立場明確,不過言之有物,不會一昧地反獨促統,後來他的專欄更集結成書,由財訊出版社出版,反應不惡。此 外,陸大哥不僅認真地寫專欄,還積極地告訴朋友們要看財訊的專欄,結果很多過去不看財訊的人,從此變成了財訊的讀者。在這段期間,我也因緣際會地跟著陸大 哥認識了不少政治圈、新聞圈的老前輩們,增長不少見聞。

除了寫專欄外,陸大哥甚至促成財訊早年的一場大型演講。那是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到美國康乃爾大學訪問後,海峽兩岸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到了1996年初,中國甚至以飛彈軍演恫嚇台灣。就在此時,由陸大哥提議和居間聯繫,邀請了阮銘、蘇紹智兩位先生,再加上陸大哥等三人,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一場兩岸情勢的演講會,吸引了滿場爆滿的聽眾,為當年兩岸的緊張關係留下一個小小紀錄。

陸 大哥常說,他都一把年紀了,還得為稻粱謀,話雖這麼說,我看他在寫稿時總是非常專注認真。他從來不缺稿,也幾乎沒有不準時交稿的紀錄。如果他剛好在台灣, 通常會到我們辦公室裡尋一張空桌子,要杯水,然後坐下來振筆急書。他戴著黑色寬邊大眼鏡寫稿校稿的模樣,正是他在《陸鏗回憶與懺悔錄》封面上的樣子。

那時有位約聘文編,總會在截稿期帶來兩大包紅土花生,陸大哥就倒了一大把花生在桌上,一隻手忙著捏碎花生殼,再俐落地將花生米丟進嘴裡,另一隻手則寫稿或校稿,忙得不亦樂乎。我心想,就算是為稻粱謀吧,寫稿於他來說終究是一樁樂事。

當時陸大哥還幫香港信報寫專欄,他告訴我,信報和財訊就是他兩個固定收入來源。財訊雜誌孫文雄社長敬重陸大哥是新聞老前輩,曾特別交代,不管陸大哥是否寫稿,每個月都一定要付稿費;到2007年底財訊雜誌改組前,一直都是如此。

另外,陸大哥愛買古董,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倒是聽人說過,陸大哥經常買到假古董。至於是誰說的,我已經不記得了;究竟是否如此,我這個門外漢更不得而知。倒是有一回,我意外地涉入陸大哥的古董「交易」裡。

那是一個盛夏截稿時的午後,我正埋首看稿,突然電話鈴聲響起,陸大哥的聲音從話筒裡竄出來,他說看上一件古董,和老闆談好價錢,無奈口袋裡短少部份現金,於是託我趕緊帶去給他。既是小老弟,自然依指示趕了過去。

原來是拆遷前光華商場附近的一家古董店,不記得陸大哥買了什麼,不過他那副買到值錢貨的神氣,卻令我印象深刻。陸大哥前前後後也給過我幾件古物,如今都留在身邊作為紀念。

有 一陣子陸大哥住在忠孝東路太平洋崇光百貨後面的巷子裡,記得一回去找他吃飯,走出公寓大堂正要穿越巷子的剎那,他似乎被蜂擁而來的車輛給駭住了,緊緊抓住 我的手臂,好一陣子無法邁開一步,我略微感到吃驚,同時也覺得陸大哥確實老了。隔些時候再見到陸大哥,都是崔大姐陪伴一旁,陸大哥的話少了,只是盈盈地笑 著,帶著童稚似的神態。看著這時的陸大哥,我心想,他已不再老下去了。

楊森:台北財信出版公司的總編輯)

沒有留言:

严家祺:陆铿特有的“习性”是不能复制的——纪念陆铿诞生100周年

                【图】胡耀邦1986年在中南海会见陆铿   http://upload.bx.tl/cgi/blog/temp6/20190316163023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