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黃清龍:陸鏗近況——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老記者陸鏗因罹患「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近年已少外出。去年4月﹐他回到老家雲南探親﹐垂暮之年得償返鄉夙願。儘管於他只是一趟 「靜默之旅」﹐但從舊金山、香港、昆明到台北﹐「大聲公」所到之處﹐友朋親人的關懷與祝福處處。事隔一年﹐陸鏗近況如何﹐不免引人懸念。四月廿一日筆者到 史丹佛大學胡佛中心看檔案﹐於是就近前往舊金山灣區探望陸老及崔蓉芝女士。
前一天我先打了電話﹐崔大姊表示歡迎﹐還擔心我路途不熟﹐預備開車到史丹佛大學載我。但我掛下電話就覺得心有不安﹐她一個人還要照顧陸先生﹐怎 好要她帶著老人家開一個小時的車來接我呢?於是隔天決定自己搭火車過去。好在我住宿的Coronet Motel距離火車站不遠﹐上了車約六十多分鐘就抵達舊金山車站﹐崔女士已經在出口處等我﹐陸先生則安靜地坐在前座。
上了車﹐我向陸先生打招呼﹐他點了點頭﹐沒講話。崔大姊介紹說:「他是黃清龍﹐你還記得嗎?」陸先生只是微笑﹐臉上帶著乍見陌生人的靦腆表情。
崔大姊很熱心﹐直說既然來到舊金山﹐就應看看這裡的景點。於是我們三個人一部車﹐繞著漁人碼頭、金門大橋、金山公園等名勝轉。每到一地﹐她總先 停車讓我下去走走、拍照﹐她則站在車旁看著車內的陸先生。我怕陸先生坐不住﹐走個幾分鐘就趕緊回到車子來﹐反倒崔大姊一再說他沒問題﹐要我多看看﹐難得來 不必急。
一路上﹐陸先生只是靜靜地坐著﹐直到車子在斑馬線前停下來﹐突然聽到他帶著興奮的語氣﹐說出「S」、「T」、「O」、「P」幾個英文字母﹐原來他是在唸路標上的英文。後來﹐好次停車他都以手比著路標﹐說出同樣的幾個字母﹐好像小孩在玩遊戲。
中午在他們家吃外叫中餐。我禮貌性地請陸先生一起用餐﹐崔大姊說他早就不吃飯了﹐現在只吃一種叫Resource L.O.的高單位乳製品﹐每天喝四瓶。「這樣營養夠嗎?」我問。「夠的!」崔大姊解釋﹐那是醫師開的處方﹐每瓶熱量475卡路里﹐營養管夠。由於活動量少 ﹐人還變胖了﹐三年前只有130磅﹐現在是160磅。
談到陸先生的病情﹐崔大姊說﹐一開始就是健忘﹐出去買報紙會迷路。四年前他在台北出版「大記者三章」時﹐有些人他已經認不得。2005年4月﹐ 陸先生參加好友衣復恩將軍的追思會﹐不久得了腦膜炎﹐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此後症狀開始嚴重﹐常常找不到廁所在哪裡。他的心智逐漸退化到小孩程度﹐因此特 別喜歡和小孫子玩;小孫子說要上廁所囉﹐他就很高興讓他牽著手過去﹐好像要去玩一樣。
生病之後﹐他的記憶力消失了﹐筆也拿不動了﹐卻還會擔心誤了新聞採訪。有時半夜還把崔蓉芝搖醒﹐急著說要出去採訪、發稿﹐人家已經派車來接他 了。他身上流了一輩子的新聞血液﹐彷彿還在和病魔做最後的搏鬥。前兩年他看到有意思的新聞還會作筆記﹐說這事重要﹐值得寫寫﹐但現在都放下了。
老年癡呆症患者無法痊癒﹐只能設法控制讓其症狀變緩。所謂久病成良醫﹐崔大姊如今也成了「阿茲海默症」的半個專家。日前有媒體報導﹐美國洛杉磯 私立醫學機構的專家﹐發現把一種抗關節炎藥物Etanercept﹐注射到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頸部脊柱﹐可在幾分鐘內紓解病患記憶及溝通能力受損的症狀。崔 大姊接到好友寄來的報導﹐準備找人打聽看看。
我和崔大姊談話時﹐陸鏗一個人安靜地坐在沙發翻閱相片簿。崔大姊指著回鄉的照片﹐問他知不知道這是誰?陸鏗搖了搖頭﹐崔大姊說他是陸鏗。「陸 鏗?那不是我嗎?」於是就把眼睛湊近﹐仔細端詳一番。崔大姊說﹐去年陸先生還記得她叫Helen﹐今年有時就忘了﹐還會問她你是誰?請問貴姓?然後拉拉她 的手說謝謝你﹐讓人聽了既
P1030142.JPG
陸鏗仔細在看返鄉的照片。(2008/04)
溫馨又辛酸。
這對相差24歲的親密伴侶,雖然一直沒有正式辦理結婚手續,卻相互扶持走過風風雨雨的20餘年。 過去不看好「陸崔之戀」的友儕輩們,莫不被崔蓉芝的情義所感動﹐楊立宇教授曾以「偉大的中華女性」一詞來形容崔大姊。當年陸鏗的兒子陸可望曾「警告」父 親:「當心崔阿姨不出一年就把你扔掉」。如今20餘年過去了,崔蓉芝不但沒有「拋棄」陸鏗﹐還做到了陸鏗子女做不到的事情。
P1030148.JPG

崔蓉芝成了半個阿茲海默症專家﹐照顧陸鏗無微不至。(2008/04)
陸 鏗一生以新聞記者為職業和事業。從一九三九年到一九九七年﹐長達近一甲子的記者生涯﹐陸鏗採訪過歐戰、國共內戰﹐訪問過艾森豪、馬歇爾、麥克阿瑟三位五星 上將﹐見證了日本投降、南京易幟﹐還先後坐過國民黨、共產黨的牢﹐又上了兩岸的黑名單。陸鏗自況﹐他一生經歷可以概括為:記者--犯人--記者--犯人- -記者--犯人--記者。
他 永遠樂觀﹐拒絕死亡。五○年初他身陷雲南昆明黑牢﹐同監房的人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而愁眉苦臉﹐他卻還有心思去想:殺我的時候﹐看熱鬧的人一定很多﹐第二 天報紙標題會怎麼下。隔天他想出「萬人爭看殺陸鏗」﹐還暗自得意一番。一九七八年陸鏗獲釋離開大陸﹐儘管已是年近六旬之人﹐他仍像一匹永遠在奔馳的野馬﹐ 在香港、美國筆耕不輟。
一 九八五年在北京專訪中共總書記胡耀邦﹐是陸鏗晚年的得意之作﹐但胡因此被批鬥下台﹐卻使陸鏗為了他的「一言喪邦」而極感懊悔。九五年李登輝訪問母校康乃爾 大學﹐陸鏗從香港追到美東﹐一群年輕記者裡頭出現一個白髮老翁﹐讓李登輝在康大校園的石橋上遇見時﹐驚訝地直說:「陸先生﹐你怎麼來了?」那年陸鏗七十六 歲。
四年前陸鏗八十五歲﹐在台北舉行大記者三章新書發表會時﹐曾引用麥克阿瑟將軍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如今這位新聞老兵已走到生命的黃昏﹐但他留下的記者身影不會消失。他是永遠的「兩岸記者第一人」。

作者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noa/archive/2008/05/02/274738.html

沒有留言:

严家祺:陆铿特有的“习性”是不能复制的——纪念陆铿诞生100周年

                【图】胡耀邦1986年在中南海会见陆铿   http://upload.bx.tl/cgi/blog/temp6/20190316163023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