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马骥伸:中国新闻史的表率

——评介《陆铿回忆与忏悔录》

马骥伸:台湾文大新闻及传播学院院长)

陆铿先生透过将近六百页的巨著,掀开他的回忆,倾吐他的忏悔,侧写出六十多年朝野中国许多人与事,尤其可贵的是对他五十八年断而又续的记者生涯所作的记录与评述。

从新闻专业角度,我粗略地拜读(虽然几乎一字不漏地看过一遍,再覆阅部分特别注意的,对这样一本巨著只能说是粗略读过)陆先生的回忆与忏悔录。我认为凡是有志或关怀新闻事业的读者,从陆先生的这本回忆录中,能得到很大的启示和鼓励。

陆先生自述:“我一生以新闻记者为职业和事业”,而且“乐在其中”:他表示:“如果下一辈子叫我选择职业和事业,我的选择仍然是新闻记者。”

以新闻记者(不说新闻事业)为职业和事业(尤其是指事业),这正是今日新闻工作岗位上以及有志进入新闻界的朋友应多多省思的一句话。

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九日《中央日报》刊出揭发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孚中与扬子公司利用政治特权套取政府巨额外汇的消息,陆先生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主导其事,在那种威权环境之下,他不怕触怒当权者,力争刊发,事后为保护消息来源,抗拒威胁利诱,虽经蒋中正总裁当面询问,仍敢慷慨陈词,直述保护新闻来源的必要,这种威武不屈、坚持原则的精神,是可列入中国新闻史的表率。

若从专业伦理严格探讨,我对陆先生一九四六年以新闻宣布徐永昌失踪一举,特别提出评议。陆先生是因多次采访时任马歇尔调处国共政争“三人小组”政府代表徐永昌连连遭拒,于是在《中央日报》刊出“徐永昌失踪”花边新闻,其后竟换的徐永昌的谅解与重视,反取得特殊的采访管道。此举虽属采访的权宜手段,但:一、撰发不实新闻,二、几近以新闻胁迫,不是专业记者适当的采访态度与方式。

回忆录中“纬国夫人被毒死”一章,引举一位装甲兵子弟后在美国成为学人的陈亨教授叙述目睹纬国夫人石静宜女士逝世当晚“四个彪形大汉架着石静宜,正在强迫她吃一包药”。不论此事真相如何,陆先生用此单一消息来源,与其他二手资料呼应,指述石静宜是被迫毒死,若就新闻专业的要求,这样的处理不够严谨。

前举两个评议的例子,是由于新闻科系的后辈学生多应阅读陆先生大作,他们於崇仰之下,连这类表达也过度效法,反成误导。

小疵不掩大德,陆先生回忆与忏悔时,真言、敢言,甚多精辟见解,诸如“先日报,后中央”(为《中央日报》路线主张)、“新闻是新闻,政治是政治,不要混为一谈”、“记者为采访新闻与政治人物接触是必要的,但本身卷入政治就犯了大忌”等经验之谈,时至今日,新闻工作者仍应深加体会。

沒有留言:

严家祺:陆铿特有的“习性”是不能复制的——纪念陆铿诞生100周年

                【图】胡耀邦1986年在中南海会见陆铿   http://upload.bx.tl/cgi/blog/temp6/20190316163023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