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张成觉:悼念陆铿先生

二战名记者陆铿先生走了。天人永隔,思之凄然。其音容笑貌,快人快语,如在目前。

记得我们初识于1999年,香港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我因创作朱启平传向他采访,他约我次晨7时许在湾仔南洋酒店见面。翌日我按时抵达,他二话不说,领着我步行去铜锣湾吃早点。

路上他说,香港卖油条的地方很多,豆浆也到处有,但兼而有之的只渣甸街那一家食肆,此外别无分店。所以带我去尝尝其特有风味。

当时他已高龄80,但走路腰板挺直,步履矫健,足下生风。他告诉我:人老先在腿部,只要能走就不老。

到了那小食店,只见浅窄的铺面座无虚席,他跟店东打了招呼,后者认出是熟客,满脸笑容地请我们稍候。

待我们落座后,他回应我的采访第一句话是:“启平是个完人!”接着话题一转自嘲道:“我这样的人,旧社会是要浸猪笼的。”

我想,后面这句大概指的是有负于原配夫人,类似意思见于其《回忆与忏悔录》中。

随后,他高度评价二战时,《大公报》胡政之独具慧眼,让朱启平和萧乾分赴太平洋与西欧战场采访,在新闻史上留下光辉一页。同时,也不无自豪地说:我也是中国驻欧战地记者,并且是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

话毕,他略停片刻,昂首遐思,目光炯炯有神,似乎在缅怀当年雄姿英发的往事。作为艾森豪威尔麾下的盟国远征军总部战地记者团成员,他曾目睹苏军攻占的柏林一片颓垣败瓦的惨象,也曾在纽伦堡审判前夕到关押戈林的监狱,偷窥这位希特勒副手的面容。

其后对于我的提问,他没有详细作答。只是建议我找时任大公报社董事长的李侠文,说他与朱启平共事较久,最了解情况。

不过,事后我依言专诚采访李,在中环镛记食店晤面,结果除获款待一碗美味的云吞面外,只得到李的一句评语:“做记者到启平这个份上,再没说的了!”

其实,这个评语也完全适用于陆铿。与启平先生复出后于70年代末撰写《伟大的平凡》相似,80年代他采访胡耀邦那篇访问记,两者不都成了别开生面的传世之作吗?

难得的是,尽管笔下华章脍炙人口,他跟启平先生一样待人毫无架子,亲切关怀后辈。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多次飞渡重洋,前往三藩市,一再获得他的热情款待,真是盛情可感。

较早的一次是2003年7月中旬。他和夫人Helen在唐人街一家中餐馆请我吃午餐。那里离其寓所不远,是他们伉俪经常光顾的地方,靠近中华会馆和世界书局。

我把自己写的《朱启平传》送给他,他很高兴。我说书中引用了他悼念启平先生去世的文章,他谈到他们最后会面的情形,当时启平先生癌症已到晚期,但当讲起1945年9月2日采访日本签降仪式并写出《落日》一文的情景,顿时精神焕发。

后来我说原打算与罗孚先生(他和启平先生两人的好友)合作,写一部章回体的《新中国演义》,回目并已拟好,因故中 止。他听后兴致勃勃,同意我们两人合作,说千家驹先生刚赠了一本回忆录给他,里面不少鲜为人知的资料,正可加以引用。当即说好次日我来取该书和另外一些资 料回去浏览。

然而,我们的合作计划后来还是取消了。主要是我担心这本书涉及若干当时没有公开的史实,加以我们许多观点异于当局,怕因此列入“黑名单”,以致不能再回大陆。

对此,他表示理解。除千家驹回忆录外,其他资料全送给我了,其中包括《胡耀邦访问记》。他在里页写了如下字样:

“成觉老弟大声陆铿二OO三七月十七旧金山”

对于他的垂青,我至为感激。正好我有位堂兄居于当地,与他同龄,所以我也不避高攀之嫌,自此以“陆大哥”称之。

其时他已八十有四,但神采奕奕,谈笑风生。说打算在宋美龄去世后写一本书,其中将披露若干不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云。其后三个多月,宋以106岁高龄在纽约逝世。他的打算似未付诸实行。

当天临别时,他还说明年将赴台一行,届时会顺道至港探我。我为此雀跃不已。

不料,“人有旦夕祸福”。2005年夏天我接Helen电话,谓日内动身赴台,事毕访港。我高兴之余,引颈以待。但久候不至,遂致电询问,方知陆大哥在台湾忽罹重病,已返美治疗。

当年圣诞节前夕,我与陆大哥伉俪再次相聚,这次是在他府上。病后他记忆力显著衰退,可是礼貌待人,一如既往。还特意持赠其《回忆与忏悔录》,写的是“成觉老弟留念”,但签名时,把简体的“铿”字右半误作“圣”字。字体依然苍劲有力,不过毕竟行年八十有六,“廉颇老矣”。

去年七月,我再赴三藩市。因从报上看到陆大哥身体欠佳,难以待客,故只在当地致电Helen,向他们伉俪问好。

今年初,传媒报导称当局终于批准陆大哥之请,允许其在离故乡云南20余年后,回去祭拜先祖。不过,这恐怕仅对其家人亲属具象征意义,因为他本人已丧失记忆,昔年往事在其脑海中已成空白。

陆铿大哥以望九之年辞世,可称寿终正寝。他一生轰轰烈烈,大起大落,极富传奇色彩。作为记者,直言放笔,名垂翰墨;处世行事,豪气干云,潇洒率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盖棺自可论定。

安息吧!陆大哥。

(08-6-23)新世纪新闻网

沒有留言:

严家祺:陆铿特有的“习性”是不能复制的——纪念陆铿诞生100周年

                【图】胡耀邦1986年在中南海会见陆铿   http://upload.bx.tl/cgi/blog/temp6/201903161630231.jpg                                    ...